黎兵黯然下课的消息传来,仿佛敲响了某种迟来的警钟,对于深陷泥潭的广州豹而言,这何尝不是命运投来的第三次绳索?前两次翻身良机,已在迷惘与短视中沉入水底;若再抓不住这第三次,这支球队恐怕真要彻底沉沦于广州足球历史边缘的暗影之中。
广州豹的“畸形”基因,几乎从诞生之日便已深种。当一支球队的名字竟源自赞助商旗下某款车型,而非城市精神图腾,它便如先天跛足。球迷归属感?不存在的,核心拥趸多靠赞助商员工与少数漂泊的原广州城球迷撑持,这根基之虚浮,放眼中国足坛堪称独一份。
更令人扼腕的是,广州豹亲手挥霍了两次重塑根基、扭转命运的黄金机遇。
第一次机会,始于建队之初。俱乐部本有机会在组建时就明确方向,尝试承接或靠近那支承载着广州球迷最多荣耀记忆的广州队元素。然而,现实却走向了球迷情感的对立面:不仅未能有效整合可能散落的、有恒大背景或球迷认可度的资源(如部分技术型球员或青训产品),反而选择以黎兵、肖智、梁学铭等原广州球迷反感的教练和球员班底(广州城)。
展开剩余59%这种选择,无异于在根基上就自绝于广州最庞大、最核心的球迷群体,注定了其“非主流”的尴尬底色,球迷的归属感,从一开始就被推远了。
第二次机会,随着广州队的骤然崩塌而降临。这本是天赐良机——若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,全盘承接那支曾叱咤亚洲的广州队教练组与球员精华,名正言顺接过“广州足球”的衣钵,岂非水到渠成?然而广州豹的选择令人费解:仅象征性引入两名球员,便放任徐彬、廖锦涛等潜力新星(如今已崭露头角入选国足)另投他处。
试想,若当时以萨尔瓦多为帅,辅以实力外援,整合原广州队骨干力量,这支队伍立足中甲、剑指中超,何难之有?一次足以奠定王朝根基的机遇,竟因目光短浅而付渚东流!
当下,黎兵下课后的权力真空,正是命运抛来的第三次绳索。若广州豹决策者足够清醒,当机立断清理肖智、梁学铭等已显疲态的老将,力邀广州足球旗帜人物郑智出山掌舵——其威望与能力,正是稳定军心、凝聚共识的不二人选。冲超?本赛季大可不必强求。当务之急是止血疗伤,稳定内部。待到赛季尘埃落定,方是招兵买马、重塑筋骨之时。
重中之重,是全力吸纳散落各处的原广州队球员。让这些承载着城市足球记忆的面孔回归,是重新点燃本土球迷热情、建立情感纽带的核心一步!
更富远见的一步,在于果断出手,整建制收购正在粤超联赛淬炼的恒大足校精英梯队,这支青年军天赋异禀,其蕴藏的能量与潜力,甚至可能超越已成国脚的廖锦涛、徐彬,他们代表着广州足球未来十年崛起的火种,是真正的“黄金矿脉”。得此基石,何愁未来?
发布于:湖南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