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 冯渊辉
“她的袖子总是拉得很长,洗衣服时我发现了胳膊上密密麻麻的划痕。”
“我问她怎么了,她哭着说‘我只是觉得自己很差,想要安静一会’。”
“我才发现,这个天天不吭声的孩子,其实早就在默默崩溃。”
她,才14岁。
外表安静懂事、不惹事,成绩不算差,也没大问题。
可父母不知道,
她每天都在压抑自己:怕说错话,怕被否定,怕让别人失望。
于是,她用“伤害自己”来获得片刻的解脱。
01|自伤不是“作”,而是孩子情绪的“出口”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自伤后第一反应是:
“你是不是疯了?”
“是不是有人带坏你?”
展开剩余78%“这么小就搞这些,给我收起来!”
但真正做心理干预的人都知道,
自伤行为并不是“作死”,而是“自救”。
对一些青春期女孩来说:
她说不出口的委屈,只能刻在自己身上 她不被允许表达愤怒,只能拿自己出气 她无法控制情绪,就用疼痛“转移”注意力不是她想伤害自己,而是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好好活下去。
02|压抑、完美主义、自我攻击,是高危信号在我们接触的自伤女孩中,有些共性特别突出:
✅ 极度压抑情绪:不敢哭、不敢说,怕“惹父母生气”
✅ 自我要求苛刻:一旦考砸、失误,就极度自责,觉得“我不配被喜欢”
✅ 情绪“切断”习惯:表面看似冷静,实则内心情感很难被激活或表达
✅ 不擅长求助:即使痛苦,也不会主动跟父母说
而这些性格背后,往往有着共同的家庭背景:
父母控制欲强,孩子没有表达空间 家长对成绩重视过高,忽略孩子情绪需求 情绪教育缺失,孩子不知道怎么“正常生气”或“释放压力”03|当孩子自伤,请先“接住她”,再去“管住她”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自伤行为时,最重要的,不是先指责,而是:
“她已经很痛了,我们能不能先抱抱她?”有效支持步骤建议如下:
🔹 冷静下来,先处理情绪
“我看到你的胳膊,我有点难过,但我想知道你发生了什么。”🔹 不要急着劝导或说教
“不要再这样了”“你吓死我们了”,这些话会让她更封闭自己。🔹 建立稳定信任关系
多关注她的情绪,而不是一味追问行为背后的“为什么”。🔹 寻求专业支持
如果自伤行为频繁、情绪持续低落,建议尽早联系心理咨询机构或学校心理老师介入。04|青春期的女孩,更需要被温柔地理解14岁的她,情绪波动大、荷尔蒙失控、自我认同模糊。
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挣扎着长大。
她不完美、会脆弱、会做错事——但这都不代表她“不乖”。
在这段风暴期里,父母如果能:
更愿意听,而不是只想“让她听话” 不把控制当成爱,而是多些共情 给她一块“可以说真话”的安全地带她会慢慢明白:“我可以不好,但我值得被爱。”
✍️ 写在最后:那些悄悄在胳膊上留下划痕的孩子,不是想离开这个世界,
而是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点“被看见”的痕迹。
如果你也是正在为青春期女儿担心的父母,
请记住:
“我们不是要把她拉回‘正常’,而是陪她走过‘痛苦’,直到她学会温柔地拥抱自己。”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|冯渊辉老师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|青少年心理支持方向
擅长:自伤行为干预、青春期亲子沟通、情绪困扰、认知行为疗法
欢迎私信或留言预约支持服务 💙
发布于:浙江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